不可不知的超声科普小知识
发布日期:2023-10-12 点击:211
说起超声检查,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!检查的时候医生经常会询问“今天吃早饭了吗?”、“尿急不急?”;患者会询问“医生,我做的是彩超,为什么图像是黑白的?”、“医生,超声检査安全吗?为什么那么慢?”……这是为什么呢?作为普遍、常规、不可或缺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,大家真的了解超声检查是什么吗?今天就让我们好好聊聊。
1、什么是超声?
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超声波。超声波是声波的一种,属于机械波。频率超过人耳所能听到频率上限(20000赫兹)的声波就是超声波,而医用超声波频率范围一般为 2-13兆赫兹。超声检查的成像原理是:由于人体器官的密度和其对声波传播速度的差异,超声波会被不同程度地反射,探头接收到不同器官反射的超声波后经计算机处理形成超声图像,从而呈现出人体各个脏器的声像图,超声医生则通过分析这些声像图来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。我们的超声医学虽然历时不长,但发展迅速,已经不局限于检查胎儿这一个领域了,还广泛应用于心脏、血管、腹部、乳腺和甲状腺等浅表部位器官疾病的诊断,甚至在肌肉、骨骼、肺脏及胃肠等领域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,如今的超声医学几乎无处不在,已经成为我们体检或疾病复查最常用、最方便的手段之一了。
2、超声检查哪些需要“空腹”和“憋尿”?
肝脏、胆囊、胰腺、脾脏、肾血管、腹部大血管等脏器检查,检查前是需要空腹的。因为人体在进食后,胃肠道会产生气体,超声波在遇到气体的时候,由于气体与人体组织对其的传导能力差异过大,导致超声波大部分被反射,故气体后方的器官就无法显示了。腹部很多脏器都临近胃肠道或位于其后方,所以需要空腹来避免胃肠道中气体对图像质量的影响。并且进食后,胆内的胆汁会排出以帮助消化,胆囊会缩小,甚至看不清,它里面的结构和异常的变化自然也就看不清了。所以,在进行这些脏器检查前,成人应当空腹8小时以上,儿童至少也要空腹4小时。
进行泌尿系统、妇科(经腹部)等超声检查时,则需要充盈膀胱,才能较为清楚地显示相关的器官。这是因为膀胱前面有肠道,经常会有气体的干扰,当我们憋尿让膀胱充盈的时候,会自然而然地把肠道“推开”,就能让膀胱显示清楚了。同时,膀胱在充盈状态下可以更加清楚地显示膀胱内部以及膀胱壁的病变。就像一个袋子,瘪的时候我们都看不清里面是什么,但是把它撑开来,我们就能看清楚了。还有一些器官,诸如前列腺、子宫与双附件等,则需要充盈的膀胱作为透声窗,才能更好地进行探查。所以,对于这些需要憋尿的检查项目,通常在检查前1-2小时适当喝白开水并且不排尿,待有较为明显的尿意即可进行检查。
3、超声检查时涂抹的黏糊糊的东西是什么?
检查时医生涂抹的透明液体是耦合剂,是一种水性高分子凝胶制剂,可以使探头与皮肤无缝连接,有利于超声波的传导,提高成像质量,使图像更清晰。并它有一定的润滑作用,使得探头在患者体表滑动的时候更加顺畅,既能节省医生的力气,又能明显减少患者的不适感。这种液体无毒、无味、无刺激,极少引起过敏反应,且易清洗、干得快,检查完毕用柔软的纸巾毛巾擦拭干净或者用清水清洗即可。
总的来说,超声诊断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成像技术,对于医生来说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无创检测手段。对于患者来说,也是一种安全、无痛的检测方式,非常适合应用于各种临床诊断。希望大家了解和认识超声检测技术,保持身体健康,远离疾病的侵袭。
作者简介:李晓静 登封市卢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 从事基层超声诊断工作十余年,先后在河南省人民医院、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(省妇幼保健院)超声医学科进修学习,熟悉彩超技术操作规程,熟练掌握腹部、小器官、妇产、心脏及颈部血管等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超声诊断。